字体
关灯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番外二.护界大神(第1 / 2页)

1.说说而已

“掌柜的, 加一角烧酒!”

“再来个荤素两拼!”

灵素从柜台底下取出一角瓶烧酒, 又拿了个长盘, 在跟前的大瓷盆里各取了些拌杂菌和盐水鸭, 放托盘里给送过去。

边上又有人问:“方家嫂子, 今儿可有什么能填肚的没有?”

灵素道:“没别的, 就剩些饼子和切面, 可以吃炒饼或者拌面。”

那人赶紧道:“那我来份炒饼,要荤炒的。”

灵素答应一声就回过去起油锅开炒。

那边桌上就说起来,一个问:“这才多早晚, 就吃上晚饭了?”

那个答道:“没有,午饭都没正经吃,这会儿饿了, 先垫垫。”

“午饭都不吃?你们那儿又出什么幺蛾子了?”

“嗐!都一早订好的图样, 做一半了,客人要改!倒是不少给钱, 可之前的许多活儿都得重新干过, 交工的日子又没延两天, 来不及啊。就啃了个包子, 还是蹭的别人的。”

几个人都点头感慨:“这事儿就没法办了。”

又笑着安慰他:“得, 多苦多累还多挣钱呢!是吧?!”

那人吃了一口酒,笑道:“可不就是为了钱么!要不是为了挣钱, 谁吃这个苦来?”

有人大概酒多了,冷笑着道:“有些客人, 虽说是付钱来的, 可真难打交道。一样东西能给你前后改个七八遍主意,完了还不认账,只说你没听清意思……这钱是挣了,心里可真窝火。嘿,我要不是指着这个糊口,非得直接把木头拍他脸上不可!娘的!想起来就生气!”

大家都赶紧劝:“算了算了,糊口不是?!”

就有人发了感慨:“钱难赚,屎难吃啊!”

边上一个道:“嗐,什么时候也轮到我发个财就好了!啧,你说这世上这么些有钱人,怎么就不能带上我呢?要是有了钱,我何苦还受这些气?!”

这话是酒多了之后最喜欢说的,若是有了钱,就如何如何了。

三年前这么说着,三年后的今天这么说着,再过三年,只怕还是这么说着叹着。三三得九,人生也没几个九年吧。

灵素给端了炒饼过去,正听他们说得热闹,便问了一句:“都说想要钱,到底什么是钱?要来干吗的?”

那几个便大笑起来:“钱是什么嫂子不认得?那可完了!钱要来干吗?没钱才什么都干不了呢!嫂子开着个铺子,忙里忙外的,难道不知道要钱来干嘛?”

“您这是逗我们开心不是?!”

灵素笑笑,收了两个空盘子下去,桌上几个人接着聊自己的。

她已经习惯了,多半都是这样的。

人嘴上说着想要什么什么,可是却没见他们真的为这个“想”做出什么事情来。以想要“钱”为例,既然是这么想要了,那总得先知道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吧?

“钱”这个东西,不是从有人开始就一直有的吧?那这个钱又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来了,后来又因为世事如何变化而发生改变了?从这一样样事情细究过去,像知道自己怎么做一把椅子一样知道“钱”到底是怎么回事儿,知道它在这个世上是依照什么规律在流动变化的,再说“挣钱”才比较靠谱吧?

还有自己的“想要”。自己心里的这个“想要”到底是想要什么?现在听太多说“想要钱”的了。德源县如今同康宁府仿佛,只要有钱,连热水都不用家里烧,什么都能雇着人做。加上房子地的价格日渐高昂,大商贾富翁出入甚多,“有钱人”的日子看得多了,越发把个“钱”当成万能药了。

可细究起来,果然只是“想要钱”么?想要一堆白花花的银子或者堆一屋子的青钱?然后呢?

这“钱”不过是一条路罢了,想要的该是有了这些钱之后,拿去换来的某种日子吧?

可是多半多的人,连这块都懒得想,只把心念转到“要钱”就够了。然后用这个极度“想要”的心念,造出越发多的欠缺感来,把自己内在的能也调成“欠缺”状态了,最后反越来越觉得“缺钱”,再更“想要”钱,如此循环,哪里还有出头的那一天?

“你们啊,想要这个,想要那个的,也不过嘴上说说罢了。”灵素有时候就这么笑着说。

“老板娘说什么呐!没看我们早起晚归、忙死忙活的,这要不是为了钱,谁这么干啊!”

可是真的想要什么的话,不该先搞清楚自己“想要”的原因和真相,以及想要的那个“什么”的实质么?却少见人这么做。这一心念就像一个浮在海上的大冰山,常常挂在嘴上的“想要什么”只是露出水面的那一个小尖,底下那巨大的实体却少人关注。

啧,所以叫“浮”生如梦?

2.公平出路

在看到燕先生的灵性过星转界之前,灵素一直在找此界中人的出路。

她已经在人堆里转了很久了,却越来越发现,照着人认定的高下是非来努力,却不像是能找到出路的样子,也越来越理解了她哥扔在她识海里的那些话。

这世间的东西都是相较而成的,若是把出路的基础定在这样的事情上,那就永远有失败者,而且成功的永远是少数。出路必定是人人皆有机会,且机会均等的,才能称之为出路。

在她们修界,所谓出路自然就是修行飞升上界。人人皆可修,人人皆有自己的修路。

她哥就是以炼器自修的,而大长老却能在药草里得修;大长老的药圃里种着许多草药,有些稀少珍贵,有的是山上路上随处可见者,以之炼丹,却也不是越金贵的就效果越好,都得因人因时而异,大长老就是在摸索这些道理的时候体会天地法则而精进的;上头功法不知有几千万种,也难论高下,这究竟是不是好功法,得看谁练的,怎么练的……

在这凡间,粗略看去,总是求财和求权者多。倒也有求学的,不过求学中的绝大多数,也不过把这个“学”当成块跳板通路,原是要通过这条路,去够着更多的“财”和“权”。

方伯丰从衙门里退下,一心忙起农务和义学来,就有许多同僚好友来劝过。

无外乎“书岂不是白读了”,“不能就此沉沦”,“必定东山再起”等等的话。

一概言之,在他们看来,不当官、不能当上更大的官,只把自己从前学的能耐用在培育良种,叫更多人能认字读书这样的事情上,只能算“善事”,却不是为人的“正道”。

读了书,最后不能做官,做的事情不能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名利声望,可称为“沉沦”。

虽则明明方伯丰个人更擅长和喜好做这样的事情,且培育出良种来更是利益众人之事,能让更多原本不能读书认字的孩子能有个读书认字的地方,也是多给人铺条路的意思。但是从“正统”的标准来说,这些只能算“行善积德”,却又有些“不务正业”的意思在里头,——好处最后回不到自己身上,不能折成钱财名望,算什么“事业”!

灵素就追究起来,若是把“权势名利”这些当做此间做人的出路,那这世上的人都不用活了。

因最有权的或者是君主或者是宰相,余下的千千万人里,就算一生努力不懈,也没有机会当上宰相或者君主吧?那这不是必输之局?

或者说不用做到皇帝,差不多就行了?这个“差不多”就是个泥潭了,差多少算不多?

当上县令够不够?知府够不够?阁老够不够?不求观的观主又如何?

更别说还有人生下来便是“太子皇孙”、“巨富独苗”,若以权势富贵为出路,这些人未免离“出路”太近了。还是说这个“资格”也是转世相传,等到“资格积累”足够了,就能转生成这样人物,继而“飞升”?

只是几十年才出一个君主,出路真在此处,得多少时候才把人都“渡”走?!

可见不能是这些。

出路必得是人人时时都能行得的事,若不然,那些同他人相比注定是“输到底”的人投身此世上的缘由何在?

总算燕先生一去,叫她偶然瞥见了此界的出路所在,——灵性破界。

然而又不是所有的灵性都能破界飞升的,差别何在?

好在当日她就为了那个“不药而治”的法子细看了许多人身上的光团光流,燕先生头上的光团,除了自带玄奥的纹样之外,便是其能其光都要胜于常人。如今想来,那纹样估计同大前辈裂灵自限用的阵纹手法有关,光团的能与光大概才是飞升脱界的根本所在。

之后细查数十年,灵素发现绝大多数人的光团一辈子都没什么变化,能有变化的大概只有一两成。这一两成的里头,光团变暗其能减弱的与光团变亮其能增长的,大概一半一半。

后来她又发现这个变化也有周期关联,有时候破界飞升的人多,那一代就会出现许多光团增能的人。同理,连续多少世没有飞升之灵,在此界中轮回者,光团减弱的人数也会急速增长,相比之下光团增能者就寥寥无几了。

——眼目所见之物,只为此界中能量半成。

灵素算是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了。

自此撇开了眼目所见的世界,只看那能量的世界时,从前的所谓“权势名利”、“才华成就”都成了虚空幻影。十世才子依旧光团微弱者有之,权势熏天却反把自己生而带来的那团灵光消磨了大半的也不少见,也不知道算个什么买卖。

再回头看人在世上的烦恼忙碌,所欲所求,灵素忽然觉着这玩法好有一比:此界中自修飞升之路大概可比作撑船渡向彼岸,而世上之人生生世世忙忙碌碌累死累活却都在忙于那船上的纹绘装饰等物,尤其还有不同船只间的纹绘比拼和一时一代好似不得不追随的纹绘时尚。

她是找着路了,可是这路却没那么好指给人看的。

已经有太多太多人指过路了,此时她再看这世上流传下来的书,多少前辈大德把这事情说了又说。只是多半没过两代就被人曲解成了别的意思,——心里眼里只有世上可见之物,给他什么都仍归到这里头去,不做他想。

那些指示比方说法好比是此船渡河的一张张地图,可到了人手里,折成花、擂作浆、或者当个铺垫,仍旧要往纹样装饰上走,能耐他何?

3.观主不亡

那场连累了方伯丰升官又罢官的豪雨大水,细查起来背后却是千军万马的阵势。只是那些踪迹在眼见的世界里实在寻不着证据,却是用言语行止画出来的能图,叫那些最后背了罪责的人将之显化在了世上。

德源县百姓日子安泰,对神庙神观的那一套“有求必应”和“有罪必罚”没什么兴趣。神侍们几次聚拢信众围着遇仙湖祝祷都没能改了它“不溺之水”的本事,心里越发焦急,也越发信真这就是神明给他们的最后一重考验,就是要看他们能汇聚多少愿力,有多大的神信。

越这么想就越急于要达成成就,偏是不能便更加心焦了,如此循环加强,到了最后,自家这里什么事情都照着从前做了,甚至比从前更卖力。却仍旧不行,那根子必定不在这边,就只能是在此处的民风身上了。

毕竟在灵都那样地方,因信众众多且神信虔诚,事情向来顺遂。

在莽北时候,虽当地信众起初较为零散,后来经过自家的引导,也神信渐坚,甚至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所以那里的几处神迹也都很快就可以满愿。

只这德源县可恶,民心太愚,神信不起,且说教无用,简直人神共愤!

“日子太好过的缘故吧,日子顺遂了,又没什么上进心,就觉得不用求神了,却忘了这好日子原是神仙保佑了来的!非得叫他们认清了这个,才能叫醒他们的良心!”

所以难怪莽北那时候效果好了,能寻地方种树的都去种树了,种不上树的只能看天吃饭,自己靠不住,只能靠神仙的时候,还不相信神仙?傻么?

所以大雨连绵之时,心怀此意已久的众人,才能一下子觉察——时机到了,天助我也!

他们用惯的伎俩,不管是恐惧也好,欲求也罢,都得有个对手才好办事。人的心念本是越碰撞越长大的,真念如此,假念亦如此。

也是天幸,湘泽和德源县还真是两相对扣,各为主奴之局。仙人堤决口则湘泽泄洪于德源县;无神渡决口则德源泄洪于湘泽。各有所惧又各有所恃,才是个能不断积聚怨气和愤怒的格局,才能引导出他们想要的“天罚”。

天罚之后,人心惶惶。——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好像自己眼能见着的努力都不足以保全自己了,这个时候,不求神又能求哪个?毕竟这回水灾两边官府都没有能够及时遏制,出了事故后还骂骂咧咧不能置信的样儿,这些人哪儿靠得住?还是靠神明妥当啊。

果然水灾之后两县的神庙神观都越发兴旺起来,聚集的信众也越来越多,每每聚会祈福也越发积极虔诚。

却是事无全顺,因果相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