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73章(第2 / 2页)

初二是出嫁女归宁的日子,郭侨这一日回来季春山和叶清岚都不意外,不过二人想着郭侨才回来,必是有好多体己话要和郭母说,而此时已是不早,他们又才进家,形容不整,也不好立刻去见,便决定明日再去郭家相见。

只是第二天一早,他们都穿戴好,要出门的时候,丹青却是来报,说金氏回来了,而除了她之外,金氏的小姑子和小姑子的丈夫也一同来了,而且是有什么事要说的样子。

季春山正在给叶清岚束发,便先让丹青将他们叫进来,准备等一会儿再去见金氏几人。不想等他给叶清岚束好发后,叶清岚却主动要求,由他去处理这件事。

“……还是我去吧,这种事本来就应该是由我来出面的。”叶清岚微笑道。

第144章 双喜

年前去给郭母拜年, 在谈及处理家事之时, 郭母异样的神色和语气叶清岚并没有忽略,只是郭母后来没有说什么, 他便也没问,但也是放在了心里。而等回到了家里, 他以此事询问丹青的时候, 丹青的话才让他明白了郭母听到自己的话时惊异的原因。

叶清岚自小被当做男儿教养,且叶家也非高门大户, 也没有什么耳濡目染,叶母更是从不在他面前说什么家计杂事,所以对于妻子打理家事这种事,他是完全不清楚的。而季春山不让他管家里的事,他知道季春山是为了自己好,且他想着如今家里吃喝不愁,还有不少下人,季春山不用再像从前在村里时无论什么事都要亲力亲为,自是轻松许多, 便也一向都听他的。

只是他这次问了丹青才知道, 如今的季家却是比一般的小门小户事情还要多。不说外头的铺子, 和人情往来,只家里每月的吃穿用度,下人的月例打赏,以及其他各种开支、人事调配等杂事便有不少。虽说家里有管家,但大多也是需要主人亲自来查看安排的, 此些事虽都不是什么大事,也不算麻烦,但一件件的却很是繁杂。

叶清岚以前不知道便罢了,如今知道了,自然不能再如过去一般置身事外,把一切事情都丢给季春山去做,更不要说这些事其实本来就应该是他来做的。只是年前那会他知道的时候,季春山已经将年事都处理完了,他就是想做也没什么能做的了,便也没有提起。

而这次金氏有事,叶清岚想着丹青曾和他说过的,便知应该是自己来处理的,便直接说了出来,说完,也不能季春山反应,便出了屋子。

季春山站在原地还有些发愣,他不知道郭母的事,丹青也没有和他说过什么,所以对于叶清岚突然的转变,他自然是感到十分的意外而又不解。

好在很快,叶清岚便又回来了,季春山还没有问叶清岚怎么了,叶清岚便先同他说了金氏的事。原来金氏的婆婆又受伤了,而且这次伤的比较重,连床都下不了,需得人全天的照顾,所以金氏就不能再来季家了,而她的小姑子腊月前才生了孩子,所以愿意代替金氏来季家当奶娘。

但叶清岚听了她俩的话,却只道金氏不做奶娘可以,她的小姑子却不麻烦了。毕竟金氏之前又是婆婆受伤,又是回家过年,那几日都是蒋氏奶着两个孩子,也没有什么不妥的,所以就算只有蒋氏一个,也是足够的了。

叶清岚从金氏和金氏小姑子的神色中能猜到她们的打算,金氏或许是不愿的,毕竟差事干的好好谁愿意让给别人,只是季家却不是她们谁能够随便想进就进想走就走的地方。所以他说完,不再去管金氏和她小姑子改了口不再说什么顶替之事,还想让金氏继续做奶娘的话,直接就让丹青去收拾金氏的东西。

金氏过年虽回了婆家,但季家给家中下人做冬季的衣裳的时候,也是一同给她做了几身的,金氏并没有都带回家去,如今金氏虽已不打算再干了,叶清岚也不会舍不得几件衣服,便都让她拿走了。之后叶清岚又说自己还有事,让金氏回去好好照顾婆婆,等丹青拿着东西回来,便让丹青送她们出去了。

叶清岚说完,就见季春山一直看着他,也不说话,不由道:“……怎么了?是我做得不好吗?”

“当然不是,你做得很好,换我也是一样的。”季春山笑道,这倒是实话,若是他也不会再让金氏留在家里。

叶清岚笑了,又道:“那以后家里的事就都交给我吧,我都会做好的,这本来就是我应该做得,而且我也想……替你分担一下。”

季春山本来还想问问叶清岚他之前说的‘他应该做的’是什么意思,但此时便也明白了,而叶清岚清柔的话语含笑看着他的眼眸更是让他心中发软,一个“好”字便脱口而出了。

话已出口,便再不能反悔,尤其是看到叶清岚面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季春山最后也就只得加了句,“家里的事有些繁杂,我会让丹青和丹蔻协助你,万不可累着自己。”叶清岚自是满口应下,让季春山放心。

之后二人便依着原本的打算要去郭家的,不想耽误了这一会儿的功夫,郭母和郭侨她们竟先来了季家,二人自是亲自将人迎进了兰居里头。

进了兰居之后,季春山同席佑留在堂厅说话,郭侨则拉着叶清岚便要去看双胎。郭侨这次从府城回娘家是把女儿也带回来了的,而她来季家竟也把女儿带了过来。郭侨的女儿比双胎打几个月,如今已经会爬了,郭侨和席佑的相貌也都不差,二人的女儿自然也是个很可爱漂亮的孩子。

席佑当年同郭伦一同高中,不过席佑名次稍次郭伦,而之后郭伦选择了外放,席佑则是入了翰林院,长留在京城,不过因着郭侨才生产,孩子还年幼,便一直没有过去。这次郭侨回娘家还带着孩子,就是因为年后她就要同席佑进京了,京城离安平县路远,无论是她还是郭父郭母都来往不便,怕是不能常见,所以这次便打算在娘家多住些日子。

原本他们是打算初十返程的,但当听十五是季宁煦的生日,同时还正好是双胞胎百天的日子,已经错过了双胞胎满月的郭侨这次说什么也不愿再错过了,左右席佑腊月二十年假才完,十六再往回走也是来得及,而席佑对此自然也是没有什么意见的。

季宁煦和生日和双胎的百天,季春山自是还要摆酒的,这是这次他不打算再在家里办了。因着当天是十五,晚上有灯会,县里很是热闹,季春山便打算将生日宴加百天宴安排在自家的酒楼里,如此庆贺赏灯,也就两不误了。

很快,就到了正月十四,这一日,季家却是迎来了两位久违的客人,薛陵与赵文钊。

“薛兄!真的是你!”一开始听下人来报说薛陵和赵文钊来了叶清岚还有些不敢信,毕竟年前他才收到了薛陵的信,信上薛陵根本没有说过他要来的事,所以叶清岚完全没有想到竟真的是他们。

“当然是我了,怎么,一年不见不认得了?”薛陵桃花眼弯弯,笑着道。

叶清岚忙道:“怎会?忘了谁也不会忘了你啊。只是你也没有和我提前说一声,我竟一点准备都没有。”

薛陵依旧笑着,却冲叶清岚挤挤眼,道:“就是要给你个惊喜嘛,提前说了又有什么意思,不过你刚刚惊讶的眼睛都瞪圆了的模样,倒是和我在你家住着的那段日子里,你无意中看到了我的宝贝的时候,一模一样啊。”

叶清岚愣了一下,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这个薛陵,都是当爹的人了,还这么爱戏弄人。只是他到底不似当初那般被薛陵调笑两句就会手足无措的了,但突然再见薛陵,他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反击的法子,只能是无可奈何的摇摇头,一副我不与你计较的样子。

薛陵却笑得越发得意了。

薛陵这次也是通过郭侨一样,在初二那天从京城回府城看望父母的,只是等他到了府城,已经是初四了,之后他在家待了几天,刚准备来看望叶清岚的时候,儿子又病了,便又耽误了几天,好在最后在十五之前赶到了,没有错过季宁煦和生日和双胎的百天。

薛陵和赵文钊在安平县没有置宅子,他们为看望叶清岚他们而来,季春山便留他们在家里居住。群芳馆那里当初王氏母女走后,便又重新收拾过,铺盖等也都拆洗了。只是薛陵和赵文钊是贵客,怎能让他们用旧的,季春山便让丹青将群芳馆重新收拾了出来,铺盖陈设也全部换成了新的。

好在如今家里人手足了,丹青带着七八个人,有的打扫,有的擦洗,各司其职有条不紊,一个多时辰,便将群芳馆收拾了出来。至于伺候的下人,倒是不用季春山家里的人了,薛陵和赵文钊都各带着一个随侍。

将人请进了兰轩,坐下还没说几句话,薛陵便拉着叶清岚去看双胎。当初叶清岚才怀了的时候,薛陵便嚷嚷着要定娃娃亲,叶清岚知道薛陵看重自己,但他更深知季家同赵家的差距,更不要说那时他肚子里的孩子连男女都不知道,便搪塞了过去。但这次薛陵真的见到了孩子,更是一见就喜欢的不行,然后就又提起了定娃娃亲的事。

叶清岚见薛陵对女儿是真的喜欢,便不好再拒绝,但也没有一口应下来,最后只是道,他自己是没意见的,只是将来如何还是要看两个孩子自己的意愿,若两个孩子有意,那才是最好不过的。

虽说古代一向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真正疼爱孩子的父母,在孩子的终身大事之上还是会以孩子的意愿为主的,叶清岚如此,薛陵也是如此。他虽然喜欢叶清岚的女儿,但最终两家能否成为亲家,却还是要由孩子们自己来决定的,这一点他也是明白的。

第145章 五年后

薛陵和赵文钊是下午才到的季家, 略坐了坐, 说了会话后,便该用晚饭了。几个人对彼此都有一定的了解, 又都不是拘泥世俗的人,便没有分桌, 同在一张桌子上用了晚饭。

饭后, 薛陵就又拉着叶清岚去婴儿房里看孩子去了,他这次来季家待不了几天, 十六便得返程,下次再见不知道得是什么时候,所以趁现在能多看就多看两眼,除了看孩子,他也是有很多话想和叶清岚说的。

如今在京城虽然没有人敢惹他,但他和一般嫁人的女人或双儿不一样,和那些人也说不上话,父母又不在身边,有些话又不能和赵文钊说, 已是憋了一肚子, 此时见了叶清岚, 就正好都倾诉了出来。

两个说着话,便不觉时间的流逝,很快就进了巳时,而在堂厅也详谈正欢的季春山和赵文钊二人,都知晓他们两个好友难得久别重逢, 肯定有话要叙,便都体贴的没有去催促打扰什么。直到到了双胎睡觉的时辰,怕吵着孩子,薛陵才意犹未尽的停下了话头。

之后季春山和叶清岚又亲自送了薛陵和赵文钊到了群芳馆,待再回了兰轩,二人便也歇下了。

第二日便是十五,因为家中有客要招待,季春山便不好去酒楼安排生日和百天宴的事,好在大多是都已经提前定下,季春山只嘱咐了温良,让他去酒楼替自己看看筹备的如何便行了。

因为宴席是要等晚上才开始的,所以中午几人还是在家里用了饭,等午饭后又稍待了一会儿,季春山他们才出了门,往酒楼而去,这一次他把双胎也带上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推荐票